开云全站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语言选择: 简体中文简体中文 line EnglishEnglish

公司动态

开云全站:跨省包地的老沈

来源:人民网-安徽频道 开过饭馆、卖过服装、搞过农机……今年44岁的沈治定,在经历过年轻时期的摸爬滚打之后,最终把事业锁定在了农田,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。 今年,本就让乡亲们刮目相看的老沈,又有了新动作,跨省包地,直接跑去江苏省常州市流转土地种粮食。一时间,老沈再一次成为村里种地的“风云人物”。开云全站 开云全站老沈的老家,在无为市十里墩镇镇河村,从2010年开始,他就沉下心来,一门心思打理着自己的“一亩三分”地。从最初的几十亩到后来的上百亩,再到今年的3000多亩,老沈不仅在本村包地,他还把田种到了其他三个乡镇。 2021年,无为市开始推广智慧“芜湖大米”示范种植基地建设,按照目标,今年示范基地共有26个“百亩方”、7个“千亩片”、2个“万亩园”,其中,老沈的500亩水稻田就是“百亩方”之一。 眼看着就要进入拔节期的成片水稻。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来到老沈的田埂边,已经栽下去40多天的水稻,是一片绿意。正处分蘖末期,很快就要到了拔节生长的关键时候,这些日子,顾不上家里的老沈,几乎天天都在地里忙活,施肥、打药、锄草,哪哪都能见到他的身影。 别看个头不高,黑瘦黑瘦的,说起种地,老沈可算是村里的“老把式”。 早在20年前,他就和土地打起了交道,“当初捡地种,东拼西揍,那时候没有大型农机,仅有的一台手扶拖拉机,一天能耕四五亩,虽然不比现在,但比牛耕犁耙要强多了。” 2010年,在女儿出生的当年,老沈正儿八经着手流转土地,成了一位职业农民,这一干就是10多年,如今流转土地的亩数已经达到了3200亩。 和往年不同,今年老沈把眼光放到了常州,即便从老家走出去,他也是选择了自己最为熟悉的农活——种地。 “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,另一方面当地种植条件看了也不错。”集中连片的耕地,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,在老沈心里激起不小的涟漪。 对于老沈的想法,家人起初并不看好。离开老家外出种地,这样的选择无异于一次赌博,远不及在家来得踏实。关键时刻,姐夫高忠的支持为他坚定了走出去信心。“两个人一起,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,两头都能兼顾。”老沈笑着说。 这不,前阵子老沈在常州把秧苗栽下去后,赶忙回到无为忙于田间管理。而那头,高忠则换班顶上去,虽然两地隔得远,但不耽误。 从事农业以来,老沈种地也不是年年都有好收成。2016年的一场大水,没少让他吃苦头,当年几乎是绝收。“好在有农业保险,加上田租免收,这才把损失降到最低。”老沈回忆道,后期补种油菜和小麦,全年算下来,也就搭了个人工成本。 开云全站去年高温干旱,收成受到一定影响。基于此,今年老沈特地选种了“宁香粳9号”大米,结穗率高、抗高温性强,扛倒伏性也不赖。在他眼里,种粮一直是个细致活,只有把田间管理做好,粮食丰收才更有保障。 “流转土地至今,虽然有的时候没有赚到利润,但也没有折过本。”老沈坦言,去年又申报了智慧“芜湖大米”示范基地项目,种得好还有额外的补贴。 这些年,老沈的汗水和辛勤,全都洒到了田地。他清楚,政府出面引导,不仅要种好粮,还要卖好价,为的是保证农民的收益。“现在种植条件越来越好,政策力度越来越大,我们种粮人也越来越有底气。”老沈信心笃定。
开云全站 开云全站 开云全站